今日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和老人节,本想邀几老友去爬爬山,可一远房堂叔去世,下午得赶到开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遂早饭后只身骑电动车回南乡,上午去马山看看重建的莊源武功坛,然后回泮中。
今年天气反常,金秋十月了,依然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气温在35⁰以上。
沿G356国道过龙源口镇政府所在地墩上,在进大山前拐进莊源村,过村一路标牌往南,不久至马山山脚。电动车放山脚,然后只身登山。
登山约半点就到,山腰一平地,数棵古树围几栋大小不一的房子,依次是莊源武功坛,天龙庵,以及还有生活用的小房子,莊源武功坛前、天龙庵边一方正的水泥地。
入口一棵大樟树,用卷尺一量,树围最大处7米,永新保存的种于宋朝且这么粗大的古树永新甚少。
树上挂有“古樟的由来”介绍,内容是:“武功坛始建于南宋末,竣工后,坐坛道长出外云游,至安福武功坛朝拜,返回时携一樟枝插在坛前左侧,施展道法,往后长势很快,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参天蔽日,仙气缭绕。朝拜的香客甚感坛上诸神灵验。香火长盛不衰。迄今已逾八百余载。”
这既介绍了这棵古樟的渊源,也道出了庄源武功坛名的渊源。
树上不见政府部门的保护牌子,树根部似有白蚁活动痕迹,建议他们向林业部分反映。
据龙教授著《重修莊源武功坛记》所载,莊源武功坛及天龙庵,始建于南宋末,明成化间嗣孙祯、扩等曾主持修葺。历数百年,几经重修,香火旺盛。
后因人祸,坛、庵毁于“文革”。莊源嗣孙商研重建,事亦久矣。
武功坛背依马山,视野开阔,东眺绵绵一片之义山珍珠顶,北观株木(在中)冲,南望磨溪岭龙源口,田垄村庄散落,菩提水穿田野北去。永新南乡收于眼底。
假如引伸向外建一观景台,环视南乡,可成眺望南乡的最佳地,而吸引人游览。就怕打扰佛门清净,不过相信佛祖会理解,因为佛普度众生。
坛为祭祀之用,武功坛前加莊源,或许以前是莊源人的家族祷告天地,祭祀祖先之场所。
莊源武功坛内原有一井,泉水清冽甘甜。
山下曾有为供住坛道士生存的莊源人捐的良田数亩。
重建的莊源武功坛大门有副写景写意的对联,供游观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参悟。
右联为“苍松翠柏陰阶前夏不熱冬不寒其中素有仙境”,左联是“五虎三龜環坐下風可呼雨可唤此間不无神通”!
墙上有莊源出生的大学教授撰写的《重修莊源武功坛记》,言辞优美,文采斐然。
天龙庵进去分两栋,前为文昌阁,正对是天龙庵。我国有不少天龙寺,莲塘进去的天龙山有座天龙寺。这里叫天龙庵。
庵是指圆形草屋,小庙。本义是不对外开放的房屋。特指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庙。
随时代发展,也有古代读书人称自己的书斋为庵的。如陆游晚年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书斋的名字就叫老学庵。
他在《剑南诗稿》卷三十三《老学庵诗》自注,阐述自己书斋命名的含义,即“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以表要活到老学到老。
听老辈人说过,曾经有人求清静在武功坛读书。
时代变了,庵为了money也对外开放;读书也趋向城镇热闹了。
武功坛在我心中是个灵气之地。在家劳动时,夏天晒稻谷,雨常常突然来,为抢收晒地上的谷手忙脚乱,有时还被淋得像落汤鸡。曾经太阳大大的,父母就叫快点收晒地的谷。
我问没雨为何要收?父母说,武功坛上起了乌云,我们村就会下雨,后来留意到确实如此。因此武功坛成了我们观望会不会下雨的地方。
马山以前很幽静,幽静得有些令人恐惧。年少时去马山后的太坳上和水车冲斫柴偷木背竹,都得从武功坛下过,武功坛古树森然,感觉有点怕,甚少停留。
据安文著的《不应湮没的贺敏学》所记,1928年6月22日,在反江西国民党军第四次"进剿"的龙源口战斗前夕干部会议上,贺敏学陈述了一个出奇制胜设想:敌前线指挥部设于龙源口附近白口村,如我军在白口村后的武功潭一带山岭埋伏一支小分队,待敌我双方激战之时,突袭并打掉敌指挥部,势必造成敌指挥失灵,为我军胜利创造条件。
袁文才想起1927年7月和王佐率领农民自卫军攻打永新时的情景。
那次,他们的进攻路线并没有经新、老七溪岭,而是从老七溪岭西麓绕向秋溪附近的武功潭。
袁文才接过贺敏学的话说:我对武功潭一带的地形也熟悉,就让我带一个连和贺敏学一起去吧。
会议采纳了贺敏学的意见,由他和袁文才率三十二团1个连及永新部分地方武装,于武功潭一带埋伏配合作战,并相机袭击敌前线指挥部。
敌军几个团向新、老七溪岭发动的两头攻势十分猛烈。
正在双方打得难解难分之时,贺敏学和袁文才率兵奇袭白口村,敌军得知指挥部遭袭,乱成一团,全线崩溃,夺路逃往永新。
红军和地方武装密切配合,乘胜追击,此战共歼敌1个团,击溃2个团,缴枪千余支。
武功坛所在的马山是一座独立山头,山的东山脚是白口与庙背村,西边有条山路南连原二机厂所在地罗坑埔,通新老七溪岭,山后有条长长的水车冲,可藏人。
贺敏学和袁文才率部或藏于水车冲,或藏于罗坑埔的某山冲。等战斗打响后,沿山路从马山冲下来袭击设在山下的敌指挥部。
据老人说红军在武功坛用油桶燃爆竹造势,像大部队进攻,导致敌指挥部恐慌而混乱逃跑。
今天我去时人不多,后略续至,遇几熟人,烧香祭拜多虔诚。
下至山脚,有一车数人在等后到的人与车,相问来自井冈山的。难道是yuan之后人,后悔没问清。
壬寅重阳日草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