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一、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什么
不倒翁不倒跟它的整体构造有关。不倒翁整个身体都是很轻的,但它的底部有一块比较重的铅块,因此,整个不倒翁的重量几乎都集中在底部,也就是说,它的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是很低的。另一方面,就是不倒翁的底面是一个半球形,所以很容易摆动。当不倒翁倾斜到一边的时候,它的支点,可以说是不倒翁和桌面的接触点,也会跟着变动,这个时候,重点也就会跟支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了恢复原位,不倒翁会在重力的作用下,绕支点摆..
二、迈克尔杰克逊为什么反地心吸力向前倾斜45°不倒?
他穿的是反地心吸力舞鞋 杰克逊经典45度倾斜全靠有钩的鞋 时报综合报道 跳舞了得的天王迈克尔·杰克逊有一个招牌动作——站着向前倾斜并反弹向后,秘诀原来在于他发明的“反地心吸力跳舞鞋”,穿上后可以整个人笔直地向前方倾斜45度而不倒下,令人叹为观止。 杰克逊为了加强自己和舞蹈员在跳舞时的视觉效果,常常设计一些反地心吸力向前倾斜的动作。起初迈克尔·杰克逊以安全带系于腰间来完成这类动作,因此在他的MV里经常可以看到经典的前倾45度+旋转动作,到后来这个方法在演唱会中就不现实了。因为系在腰间的绳索根本不可能在现场表演中安装和拆除,而且还会限制身体动作,因此他决心发明“反地心吸力鞋”。 杰克逊与两名服饰设计师在特制鞋的鞋跟上,预留一个钩扣位置。当他需要向前倾斜时,舞台会升起一排钩扣。这时舞台会制造其它视觉效果吸引观众注意,杰克逊与舞蹈员就趁机把鞋跟滑到钩上扣住,再进行前倾表演。当然即便如此,也离不开杰克逊和其他舞蹈演员刻苦的锻炼,及精心排练和磨合,离不开强健的背部肌肉和身体平衡控制能力。 迈克尔·杰克逊和两名拍档的这项发明,在1993年获得专利。郭富城在演唱会上也表演过,他就是专程去美国向杰克逊讨教来的。
三、滑冰转弯人倾斜,为什么不倒?求物理详细解释
想想火车拐弯是咋回事的!物理分析的一般思路如下:1、分析研究过程;(主要确定运动模型) 滑冰转弯,做弧线运动(可能是向心运动、离心运动或圆周运动)。但在此刻正常滑行所需向心力为Fn=m*v*v/r2、分析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合力作为向心力 F合3、综合分析若Fn=F合,恰好做圆周运动,人正常滑行!若Fn大于F合,即合力还不足以提供向心力,人就要做离心运动。所以当人滑的太快,所需向心力就大,合力还不足以提供向心力,人就可能做离心运动而甩出去。若Fn小于F合,即人滑行的太慢,所需的向心力小,而合力过大,人会做向心运动,结果就是就地摔倒!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四、人怎么斜着不会倒
MJ的反重力倾斜其实大部分是鞋子的原因,鞋子后跟有像马蹄的一块,地板上有两颗钉,当要倾斜的时候,鞋子和钉结合。小部分是要人的脚前掌力量的抓地力,抓地力越好,倾斜角度越大,不然你看MJ现场表演后面还有这么多舞蹈演员也倾斜不倒,那也太强了吧。
五、比萨斜塔为什么不倒
是当倾斜到一定程度,有关部门就会整修比萨斜塔,才使比萨斜塔不倒. 受到倾斜的那面地面的支持力 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它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开始时,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线)3.5米。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其关闭,开始进行整修。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有关专家对比萨斜塔的全部历史以及塔的建筑材料、结构、地质、水源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并采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比萨中古史学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后认为,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但他仍强调指出,现在当务之急是弄清比萨斜塔斜而不倒的奥妙。 从事观测该塔的专家盖里教授根据比萨斜塔近几年来倾斜的速度推测出,斜塔将于250年后因塔身的重心超出塔基外缘而倾倒。但是公共事务部比萨斜塔服务局的有关人员,针对盖里教授的看法提出了反驳,认为只按数学方式推算是不可靠的,比萨斜塔是“一个由多种事实交织成的综合性问题”。另一些研究者调查发现比萨斜塔塔身曾一度向东倾斜,尔后又转向南倾斜,他们同样认为该塔在过去几百年间斜而不倒,250年后倒与不倒恐怕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假设和预测。 当然,最关心斜塔命运的自然是比萨人,尽管他们也对斜塔的倾斜感到担忧,但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为自己的故乡拥有一个自认为可与世界上著名建筑媲美的斜塔而感到自豪。他们坚信它不会倒下,他们有这样一句俗语,比萨塔像比萨人一样健壮结实,永远不会倒下去。他们对那些把斜塔重新纠正竖直的建议最为深恶痛绝。如1934年,在地基及四周喷入90吨水泥,实施基础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稳,向周围移动,倾斜得更快。 人们目前还难以预言比萨斜塔今后的命运,但仍感叹它斜而不倒的壮观景象 参考资料:转自中华网
六、比萨斜塔为什么斜而不倒?
最终要就是塔的重心还在塔内,如果任其倾斜下去,一定会倒的。
七、比萨斜塔为何至今仍然屹立不倒?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以“斜而不倒”闻名天下,不过它不断倾斜的事实引起了世界各地游客的担忧。为了防止比萨斜塔倒塌,意大利政府投资2000万英镑对其进行校正。本月27日,比萨斜塔修复委员会的专家宣称,整修工作获得成功,塔身被校正了18英寸(45厘米),不会有倒塌的危险。 据悉,为了防止斜塔继续向南倾斜,工程人员在斜塔北侧的塔基下放置了600吨重的铅块,并使用钢丝绳从斜塔的腰部向北侧拽住,随后抽走斜塔北侧70吨泥土,使塔身向北侧回来一点。 1990年,比萨斜塔濒临倒塌的边缘,内部结构也变得松动。专家认为,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比萨斜塔可能会在2030年至2040年间倒塌。意政府被迫将其关闭进行整修。经过十几年的整修,比萨斜塔如今终于被固定住了
八、风动石为什么动而不倒?
九、为什么不倒翁不倒
展开全部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定,也就是说重心越低越稳定。当不倒翁在竖立状 不倒翁态处于平衡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小,即重心最低。偏离平衡位置后,重心总是升高的。因此,这种状态的平衡是稳定平衡。所以不倒翁无论如何摇摆,总是不倒的。
十、风动石为什么动而不倒?
风动石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晃动,但倾斜到一定角度之后,就会停止晃动,并不会倒下。这是因为上面岩石的重心落在下面岩石边缘的接触面上,接触面虽有倾斜,却有几个接触点支撑着,而且上面岩石的重心偏下,只会微晃而不会滚动。我们有时能看到这样的图片——悬崖峭壁旁耸立着一块巨大的岩石,底部只有两三个支点与山峦相接,看上去摇摇欲坠,惊险万分,但却长期屹立不倒,令人惊叹。这种神奇的石头,就是风动石。风动石可以依靠精巧的内在力量保持平衡,用很小的外力,甚至风吹便能使其摇晃,但用更大的外力却难使之移动。在我国福建省东山岛就有一块风动石,它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名列东山八景之一。东山风动石危立于东山岛铜山古城东门海滨,石高4.73米,宽4.57米,长4.69米,重达200多吨。形体似硕大的兔子,斜立于一块卧地花岗岩盘石之上,下部以弧形与磐石接触,吻合点仅数厘米见方。海风劲吹时会微微晃动,蔚为奇观。那么如此神奇的风动石是怎样形成的?地质学家认为,风动石的成因有异地与原地之分。异地成因的风动石比较少,指的是从异地滚来的大石球,如冰川搬运来的、地震时山崩滚落下来的、洪水冲下来的等等;而绝大多数风动石是原地形成的。所谓原地形成,即通过差异性风化、剥蚀作用过后,大型石块上软弱的、破裂的、易碎的、易水溶的部分被剥蚀掉了,而剩下的坚硬难风化的、裂隙少不破碎的岩石被留存下来,随着时间推移,上下岩层之间的接触面积越来越小,我们肉眼观察到的景象也就越来越险,越来越奇。风动石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晃动,但倾斜到一定角度之后,就会停止晃动,并不会倒下,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动而不坠”。这是因为上面岩石的重心落在下面岩石边缘的接触面上,接触面虽有倾斜,却有几个接触点支撑着,而且上面岩石的重心偏下,只会微晃而不会滚动。从力学角度来说,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一个圆球位于不同情况下会有的状态。下图表示重力场中,球在不同形状表面上的状态。图a是稳定的,圆球在凹面上,当其偏离静止位置时,由于重力引发的阻尼效应,它能回到原静止位置;图b是表面为水平时,其稳定性是中性的,圆球偏离原始位置后仍在水平面上,但通常不会回到原静止位置;c是不稳定的,圆球在凸表面上时,对其静止位置的微小偏离都会使球继续偏离远离原静止位置;d表示稳定与否取决于扰动强度,圆球对于小扰动稳定对于大扰动不稳定,这种情况称为条件稳定。而风动石,就是图d的情况,在一定自然条件下产生的平衡与稳定。虽然风动石“动而不坠”,不过它们却有一个天然的克星——地震。地震时地壳运动,地面结构被改变,风动石的平衡被破坏,就会使其轰然倒塌。除了自然因素外,挖矿、修路等一些人为因素也可能改变地面状态,破坏风动石的力学平衡,损坏风动石。所以,我们在进行建设活动时,应该合理规划,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展,珍惜自然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