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瞿依贤 3月13日,癌症早筛生物科技公司诺辉健康(06606.HK)公布了2022年全年业绩,营收同比增长约2.6倍,亏损幅度从2021年的2.6亿元收窄至约1亿元。
诺辉健康首席财务官高煜表示,其公司对2023年业绩的预期目标是接近盈亏平衡,2024年则是达到盈亏平衡。
细化来看,诺辉健康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接近7.7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259.5%;实现毛利润6.5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318%;毛利润率从2021年的72.7%攀升至84.5%。
(相关资料图)
截至2022年底,诺辉健康经调整净亏损约为1亿元,跟2021年的2.6亿元相比,亏损幅度大幅收窄;销售及市场开支占比总收入从2021年的125.9%下降至70.5%;行政开支占比总收入从2021年的43.7%下降至14.8%;研发开支从2021年的5500万元上升为8790万元。
诺辉健康有3款已上市产品:常卫清、幽幽管和噗噗管。常卫清用于肠癌筛查,是目前国家药监局唯一批准的癌症筛查产品;幽幽管是国家药监局目前唯一批准的幽门螺杆菌消费者自测器;噗噗管则是国内首个获批的便潜血自测器。
从收入贡献来看,常卫清贡献了诺辉健康2022年几乎一半的营业收入,截至12月31日,常卫清中国内地实现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266.2%;全年实现发货量约80.6万单位,同比增长21%。常卫清2022年收入确认量约36.1万单位,同比增长150%。销售毛利润为3.0亿元,同比增长302%。
值得注意的是,高煜表示,跟幽幽管和噗噗管不同,常卫清收入的确认不以产品的售出为标准,而以服务的完成为标准,也就是说,必须完成检测出具报告,才能确认收入。
诺辉健康称,合规优势是诺辉健康2022年在院内临床市场和院外消费医疗市场营销的核心壁垒,医院渠道已经成为最大的收入来源和增长最快的渠道。
根据财报,常卫清销售收入和所得毛利增加的原因来自销量及确认收入的增长,以及单次检测收入的提高。医院和2C渠道占比的提高带来了单次检测收入的提升;反过来,销量提升也强化了生产和检测的规模效应,降低了单次检测的成本。
常卫清开展的是基于中心实验室的分子检测业务,高煜称,常卫清主要针对结直肠癌高风险用户,销售渠道主要有3条——医院、Direct-to-Consumer直销、民营体检三个渠道。
相对常卫清而言,幽幽管和噗噗管是诺辉健康的小品种。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幽幽管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销售毛利润为1.9亿元,毛利率为90.7%;噗噗管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销售毛利润为1.6亿元,毛利率从2021年同期的71.5%上升到82.1%。
幽幽管和噗噗管的销售渠道不在医院,而是Direct-to-Consumer和体检中心。从网络平台2022的销售数据看,幽幽管和噗噗管均成为2022年疫情期间的居家自测热销产品。
研发方面,2022年11月,北京大学医学部与诺辉健康宣布共同启动中国泛癌种早筛早诊队列PANDA研究项目,启动双方联合实验室,基于诺辉健康自研的STAR-seq多维组学技术,以北京大学医学部牵头,联合其附属10家三甲医院,研发一管血覆盖超过20种高发癌症的早筛早诊技术。
PANDA项目计划6年完成,总投入预计超2亿元,纳入5万名受试者。
诺辉健康董事长兼CEO朱叶青告诉,PANDA项目已经实质性开展,诺辉健康已在北大医学部针对不同癌症增加一些仪器,此后会定期公布数据。